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弱势群体 > 详细

民建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2016-08-11 02:51:47  来源:
原标题:瑶寨弄火屯传来新消息

“主席您好,我是大化县雅龙乡弄火屯的韦志山,感谢您对我和家人的关心。乡里干部已经帮我买了手机,我会先从熟悉使用手机学起,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争取尽快实现脱贫。谢谢您!”

“我是韦超,我哥哥韦志山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机,我会尽快教会他熟练使用,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他学习,也会定期向您汇报哥哥的学习进度和我自己的学业,请您放心。”

“我是雅龙乡的党委书记唐艳。谢谢您对雅龙百姓的关心和对我的关爱!我会一如既往认真履职,在您的支持鼓励下做好雅龙的脱贫攻坚工作,请您放心!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7月18日,三条饱含真挚情意的手机短信从瑶家山寨弄火屯一座吊脚楼发出,接收信息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三条短信的缘起,来自此前一天陈昌智探访深山瑶寨时的关切与叮咛。

瑶家吊脚楼的手机之问

弄火屯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的大山之中,景色宛若一幅油画。然而,与自然风光不相和谐的是长期以来的贫困面貌——当地仍是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唯独不缺石头。

7月17日,冒着炎夏酷暑,陈昌智与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晓青一起率调研组来到广西,开始就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展开实地调研。

午后,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调研组一行乘车前往弄火屯。

车行峰峦间。当地同志介绍,这里不是没有水,而是存不了水。在洼地最低的地方都有“漏斗”,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被“喝光”,因此打不出一口井,也找不到一条河,全靠老天爷和集雨水窖。由于缺土缺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在石头缝隙间“抠”土种庄稼,而主要作物就是玉米。长时间不下雨,玉米会干旱失收;雨水一来,陡坡上的玉米被冲刷,经常成片倒伏,连下一个月雨,很多地方就颗粒无收。恶劣的自然条件,道路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颠簸行进两个多小时后,车队终于抵达弄火屯。

调研组一行健步下车,和当地基层干部亲切握手,与围观而来的乡亲们招手致意。经过坑洼不平的碎石斜坡路,大家来到村民韦志山家,一座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一层是圈舍,饲养牲畜家禽,二层人居,三层存放粮食。因年久失修,梁柱、门梯、地板木质已然腐旧,屋壁灰暗阴湿,漏风处用大张破竹席简易地遮掩着。

瑶家吊脚楼曾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体现。而此时,与邻近村民新建的一座座水泥楼对比,显得零丁困窘。

家里有几口人?几分地?身体状况怎么样?经济来源有哪些?贫困的原因和实际困难是什么?怎么脱贫致富?调研组提出的一连串问题,韦志山一一作答。或许是长期的生活重压,让这位三十出头的汉子显得有些木讷。他小学三年级辍学务农,父母双亡,夫妻俩抚育两个年幼小孩,无法外出打工,除了几分地的玉米、散养的十来只鸡,几乎没有像样的经济来源。

“你有没有手机?会不会使用手机?”陈昌智关切地询问。“没有,不会用。”韦志山惶惑不解地回答。“没有一部手机是不行的,怎么与外界联系?怎么获得信息?”陈昌智说,“摆脱贫困,要多学点文化知识,三年级的知识不够用啊!要了解外界信息,增长见识,提高本领。你才三十几岁的男子汉,要像你的名字一样,立下大山之志,打起精神,树立信心,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这位曾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大山深谷里从教多年的民建领导人,对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困苦感同身受,也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有着深刻理解。陈昌智对一旁的雅龙乡党委书记唐艳说:“请你们帮助他买一部手机,并且教会他使用。让他随时可以联系到你们,也可以随时联系我,告诉我落实的情况,你们不打我会打给你们,这也是监督。”

调研组接着又来到另一户村民家,见到了女主人蒙美香和她的小儿子韦超。获知韦超虽然家境贫寒,却坚持读书并考取了大学,家里正准备移民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而韦志山正是韦超的堂兄,陈昌智十分高兴,他拉着韦超的手嘱咐:“你是山弄里飞出的金凤凰,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哺家乡。也要帮助哥哥韦志山从学习使用手机开始,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带动他一起脱贫致富。”

调研组一行就地与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举行座谈,了解雅龙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提出要在智力帮扶、教育扶持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贫困户及后代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助农增收脱贫的同时,拔掉穷根,注入发展新活力。沿途,调研组一行还听取了河池市、大化县党政领导关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和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汇报。

当天返回南宁驻地时已近午夜,历经8小时的车程、400公里的跋涉后,调研组的每一位同志都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下乡赶考,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

6月2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8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区,重点就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等情况开展民主监督。

民建中央对口广西。

脱贫攻坚战,任务即军令。民建中央立即部署落实,成立了由陈昌智任组长、马培华常务副主席任常务副组长、各位副主席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机构规格之高、人员配备之全,在会内前所未有。

陈昌智强调,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拓展民主监督渠道、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创新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民建必须举全会之力完成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除了高规格谋划部署,更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民建把完成好这项任务,视为一次高规格的考试。

此番“下乡赶考”,选择贫困程度较深的河池大化县,为的就是深入实地走访贫困户,掌握第一手材料,是调研组当天的日程。民建领导集体思路明确——只有调查置前、研究置前,准确把握切入点和抓手、突出重点、选准方式,使监督过程变成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才能对脱贫攻坚产生实打实的作用。

脱贫攻坚的真挚同路人

民主监督不是检查团,更不是巡视组,而是切切实实帮助广西走出贫困的真挚朋友,助力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民建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在这条道路上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只有参与者、同路人。民建中央提出,要将扶贫工作与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当好脱贫攻坚的同路人。在民主监督中求建树的同时,发挥优势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亲身参与扶贫工作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事实上,民建与广西在扶贫事业上结缘已深、同路已远。

多年来,民建“思源工程”已向广西累计捐赠2000余万元,先后在广西贫困地区学校开办了18个“思源教育移民班”,资助900名贫困学生;捐赠72台救护车,助力贫困县医疗急救事业;开展“思源大病救助”项目,帮扶贫困家庭患儿;援建1282口“思源水窖”、9座人畜饮水池,并捐建学校、图书室、电教室、道路桥梁等,约100万人从中受益。

志同道合就会有同样的梦想,有实现梦想的共同行动。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现有的4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不留锅底”、持续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如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任务,让民建中央和广西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7月18日上午,民建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陈昌智在讲话中表示,民建中央将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与民建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广西脱贫攻坚作出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会上提出,希望民建中央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富集的优势,帮助当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定全力支持和配合民建中央开展工作,自觉主动接受监督,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脱贫致富的梦想前景可期。

民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工作将始终处于“正在进行时”,并逐步推向深入。调研组的工作刚一结束,由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带队的“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有效脱贫”重点专题组旋即又踏上了赴广西崇左市龙州县调研之路。民建广西区委和各市级组织的同志也在紧锣密鼓地落实民建中央的相关要求,开展更加细致的调研工作。

总攻的号角明晰坚定,在所有同路人励精图治、和衷共济的奋斗中,广西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战必将不断传来胜利的捷报,民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也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期待着瑶寨弄火屯的乡亲们再度发来短信,传递他们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好消息。(王永飞 薛雯 廉维亮)

关键词:脱贫 攻坚 贫困 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