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医疗卫生 > 详细

厚德善行 友爱助人—浅谈志愿服务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2016-07-20 02:40:39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摘要】志愿服务是志愿者无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帮助的一种公益行为,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友爱等内容是一致的,其终极目的是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平等、公正与文明、和谐。本文从笔者所参与的志愿服务经历,阐述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载体。

【关键词】志愿服务 核心价值观 体现

一、志愿服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宗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爱、平等、和谐等精神是一致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第五部分“开展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行动”专门提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习近平主席在给志愿者的回信中,多次直接和间接的表述了自己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肯定和对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赞扬。不管是慈善、共青团、红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的志愿行动,还是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的志愿服务都体现了友爱、互助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无论从志愿服务的目的和任务看,还是从志愿服务的具体表现和效果看,志愿服务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精神。在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的逻辑关系上,个人层面的爱国与友善是志愿服务的基础,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是志愿服务的目的,志愿服务的终极追求也正是价值观倡导国家层面的和谐。

1993年春运,全国铁路团委开创性的提出“春运志愿服务”至今,已经有22年了。20多年来,志愿服务通过志愿者的身体力行,用鲜明的利他精神引领着高尚的个人价值取向。在各级铁路团委和连云港市文明办等指导下,由笔者发起成立的连云港市正德志愿者服务中心,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该地区常态化运作“爱心直通车”助学等四个志愿服务项目。正德公益遵循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宗旨,凝聚一批热心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志愿者,在助学、助困、环保等方面发挥了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的作用。而今,志愿者们在遵循习主席所提出的实践要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发挥志愿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和示范引领者双重作用,弘扬发展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志愿服务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观的实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标准,是一个人修身、立业、处世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热心志愿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无私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精髓,如果一个人思想达不到一定境界,没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主动奉献,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行动就无从谈起。

(一)志愿者是一个爱国的公民。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组成这个共同体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家,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一个热心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不仅拥有爱自己、爱家庭的小爱,更有爱他人,爱祖国的大爱。志愿者以无声的行动帮助困难的人,以默默的奉献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帮助更多的人,正是对国家热爱最直接、最有力的表达方式。在汶川,在雅安,在灾难面前,我们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做的只是埋头为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不要报酬,不计个人得失。但他们的行动却分明在向人们展示着他们对同胞、对祖国是如此的热爱!

(二)志愿者是一个敬业的公民。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是敬业。而效率高,社会效益好,影响力大的志愿服务同样也需要志愿者敬业,认真。敬业,同样是一名合格志愿者拥有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志愿者本可以选择舒心的旅游等各类娱乐活动以放松自己,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等又放在了志愿服务上。志愿者在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时,虽然既不因为志愿服务花费一分钱,也不因为志愿服务谋取一分钱,但在参加志愿活动中,其一定会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圆满完成志愿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细致、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努力让受助者受益并发生向好的改变。所以,只有敬业的人才会选择为社会、为他人多付出,别指望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去从事志愿服务。

(三)志愿者是一个诚信的公民。一个不重承诺、不负责任的人,与家人之间相处不会和睦,身边更不会有交心的朋友。志愿服务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志愿者必定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才会融入到其中,与同仁一起做好志愿服务。志愿者参加志愿工作本身,就是在履行自己所做出的志愿服务承诺。在笔者的身边,不论寒冬酷夏,还是暴雨飞雪,每年志愿者都有上百人次按照志愿服务计划时间走进乡村,为失依学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背后,他们践行着志愿服务承诺,为的是祖国的明天有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去建设。

(四)志愿者是一个友善的公民。对人友好,是一种胸怀,是志愿服务的基础;对人和善,更是一种担当,因为这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努力。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和朋友,乃至路人,以宽阔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友善之心处理身边的事情,才能够和睦共处。在志愿服务中,善待受助者和志愿者同仁,是开展志愿服务的必要条件之一。自私自利之辈必然缺乏帮助他人的爱心,根本无法介入志愿服务,就算其伪装的再巧妙,最后也会暴露出本性, 被驱逐出志愿者队伍。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也是做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务的先决条件。志愿服务不仅是个人意愿的彰显,同时更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开展志愿服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层面的道德规范要求,以大爱无疆的宽广胸怀,力所能及为需要救助者送去光和热,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享受自由、平等和公正,一起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长期存在的社会行为,得到了社会及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已经形成一个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该课题提供了更新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志愿服务提供理念创新。志愿服务涉及的领域及范围非常广泛,开展时间已有二十余年。如今,野蛮成长式的自行发展、过多注重物质形式救助的志愿服务理念已经陈旧,部分从国外传递来的理念又不太符合我国国情,创新志愿服务理念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民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统一在社会、公民公认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价值标准体系中,为志愿服务理念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笔者从1998年正式参加铁路春运志愿服务。按照惯例,每年的春运志愿服务都是从春节后开始,春节前志愿服务基本都是空白。2013年初,笔者和志愿者们在做春运志愿服务社调时,几名旅客幽默的提出“节前春运没有志愿服务不和谐”。笔者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根据旅客需求积极创新志愿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很快筹划并开展了 “铁路连万家,服务你我他”为主题的旅客服务进社区志愿者活动,不仅春节前就开始了服务旅客的志愿服务,志愿者更是直接走进社区、大学发放宣传资料,不仅让百姓不出门就能掌握铁路客运资讯,还把网上购票流程讲解给百姓们,开启了志愿服务2.0版本。

再以助困助学为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志愿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以物质救助和人文关怀为主要形式改变受助失依学子的生活现状,更应该引领失依学子转变观念,树立昂扬向上的人生观,使他们对将来的生活产生信心,并萌发出主动帮助别人的感恩之心。换言之,就是志愿服务更多体现出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公正、友善、和谐、自由和平等(这里的所谓自由,就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受助失依学子实现自己的愿望;所谓平等,就是以帮助不仅改变失依学子生活学习条件,缩小与其他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心态,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的其他人是一样的,不再悲观或者自卑,逐步树立起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正能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志愿服务提供机制创新。志愿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公益信息传播,志愿服务组织宣传引导机制一直遵循“我努力过、付出过”的想法,在做志愿服务多是强调受助者的困难,只是埋头做志愿服务,做完一个算一个,有时候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也很少尊重资助者和受助者的意愿,渐渐很多志愿者和资助人产生了心理疲劳。因此,我们需要对志愿服务,尤其是救助类志愿服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志愿服务的原则,这样,就不至于与政府职能冲突,或者产生其他矛盾。

笔者从志愿服务17年的实践发现,志愿服务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社会公益类志愿服务是对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补充,其助残、助孤、助贫、助学等行为发挥着补充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稳定一定社会群体的作用,补充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政府提倡或者正在做的救助很多,比如慈善总会的救济,红十字会的救助,团委、妇联、教育等等,涉及职能部门和群众团体(慈善、团委、妇联等),由于达不到救助标准但是临近标准线的群体众多等原因,政府救助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就需要社会志愿服务进行补充,使急需救助的对象得到帮助,或者完成疾病治疗,或者完成学业;所谓稳定器,就是当特定群体得到救助后,不仅自己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思想观念和生活心态都得到了改观,进而可以影响周围的人,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作用,否则得不到救助的特定群体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悲剧,一旦产生激进行为就会造成不好影响,其周围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以负面居多,所以志愿服务的稳定器作用不言而喻。

2012年底,笔者身边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突发重病,慈善总会首先给予救助后,众多志愿者组织以“志愿互助”的方式帮助这名志愿者兄弟。由于救助及时,在2013年初顺利康复出院。面对治疗剩余的三万多元善款,他提出可否以爱心接力的方式捐给农村失依学子时,参与救助的志愿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找到了“自由”,一个志愿活动机制创新随即触发。此次救助活动不仅激励了志愿者和资助人继续参与的热情,同时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最完美的志愿活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志愿服务提供方法创新。近期以来,许多志愿者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倾向于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长期化。志愿服务活动创新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如何更贴近实际的为受助者提供合理、周到、温馨的志愿服务成为志愿者新的基本诉求。

在笔者所从事的助学项目中,帮扶着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父母重病、过世,甚至被母亲弃养,面临失学,他们比留守儿童过的更艰难。特殊的家庭,让这些孩子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自卑心理严重。以往,志愿者们在改变孩子们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帮助,培养他们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让他们以后的成长中能够自我发展和成长,首先让他们自己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养活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为身边同样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现在,参加助学活动的专业心理疏导志愿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取了“平等”为志愿服务提供方法创新试点。志愿者们在走访的时候,开始拿起锄头跟着孩子们学做农民,笨拙的动作让这些孩子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有长处。有的志愿者主动把一些遇到的困难拿出来讲给失依学生听,和他们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并采取求同存异的方式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个孩子存在的问题,志愿者采取“订单式”志愿服务,把每个孩子都做成一个案例,用“个人定制”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慢慢走出自卑阴影。一天,一个月,一年……有的孩子渐渐开始和青年志愿者们“称兄道弟”的热乎起来,人与人平等的理念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两年之后的2014年,该批次受助的失依学子们均考入理想的大学,在入学前,每个学子都是自己跑各部门盖章申请助学无息贷款,甚至自己坐车去很远的省城领取助学金。人与人平等的理念,让他们在心理上不再自卑,让他们打开全新的生活。

四、结束语

中央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赋予了志愿服务新内涵、新要求。只有脚踏实地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行动才能够得到来自更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和指导,在社会救助、公益环保事业、补充政府社会治理职能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散发出更多的光和热,辐射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有新内容、新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也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让友善、和煦的春风吹拂每一个人,让温暖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在志愿服务中携手并进,共享和谐发展的成果,共筑美丽中国梦!

(作者系铁青协志愿者李春笋)

关键词:核心 体现 实践 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