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新乡学院学子访革命旧址 续红色革命风华绝代

2016-08-08 00:23:3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濮阳8月3日电(通讯员 陈真真)纵横捭阖于太行五岳之间,蛰伏着千万英雄之路,是何铺就?7月中旬,新乡学院美丽中国实践团赴濮阳范县颜村铺革命旧址寻访风云变幻之际,祭奠革命前辈英灵,寻中国小莫斯科魅力所在,续红色革命风华绝代。

仰首,此去经年无数

推开两扇漆黑色的木门,颜村铺革命旧址的四合院内种着青绿的果树、向阳的小花,放眼望去,这一带都是青砖盖起的房屋,每一笔建造很简单。倒是很得书法里轻重舒缓的神髓;神秘中笔走健硕,安静处眉挑青葱。

战争的风云使这座两进院落的四合院更加雄浑、内敛起来;一笔一划,一勾一挑间,便让人想起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地方曾是和敌人周旋的中心所在。

革命旧址里的四合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齐静提供

历史记载,1938年6月,冀鲁豫边区政府在范县颜村铺建立冀鲁豫边区秘密交通联络总站,成为连接华东、华中通向太行山到达延安的重要通道,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山东、华中、华北和延安的枢纽。冀鲁豫边区党委、行署、军区等领导机关就设在颜村铺,其下属的后勤部门如医院、银行、报社、学校、军械所、被服厂等都在颜村铺的周围,这里成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因此被人们誉为“华北的小延安”和“中国的小莫斯科”。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记忆中的“小莫斯科”去了哪里?“华北小延安”延续下来的精神是什么?这些年它历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带着诸多疑问,实践团逐渐“走近”。

相伴,不忘初心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搬了几只小板凳出来,他正是博物馆的看守人李大爷,坚守此地已经40多年了。

接待室内摇晃着屋顶灯泡昏黄的光晕,正对面的墙壁正中昂扬着一只“雄鸡”,这份冀鲁豫边区地图保存完好,上面一层又一层地粘着透明胶带,缺角的地方又给用笔画上了。

老人不善言辞,木讷地用手指向它,脸上布满了满足的笑。再往里走,一张破旧的单人床安放在左侧,四周墙壁有的已被炊烟熏得昏黄,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滚动、淳朴憨厚的年代。

博物馆看守人李大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齐静提供

“我以前就是当兵的,最爱这些旧物,站在那么高的土坡上,还远远的看到过毛主席”老馆长用手比划起丈高的土坡来,展开了满脸的褶皱。

“我今年七十了,整七十!”实践团对他长留此地的原因不解,他突然满眼郑重地说道:“娃们现在都成家了,老大在当兵,我有老战友在部队,我也不让他提半句,小子不能给国家抹黑,不能给颜村铺出来的兵抹黑。去年,我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他老人家一辈子为了革命是个汉子,俺在这儿看个门,算啥苦?” 老人一提到革命就变得健谈多了。

“大爷,你把这里当做家一样打理。”眼见老人渐渐陷入回忆,不时有热泪流下,但自己却不知道;不忍再度揪起某段让老人痛苦的记忆,实践团的记者便转移了话题。

“这里的花花草草,还有那颗青苹果树,长得可好了,走,给娃们摘苹果吃去。”老人健朗的走出接待室,奔着一颗油绿油绿的粗壮果树去了,这种率性和天真令实践团哭笑不得,前一刻还抹着泪花,后一刻便欣欣向荣了。

“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住过,我当时就是一个小兵,他们最好!最好!他们教会我要肯吃苦,在战斗的险境里得乐观,就算在与敌搏杀里剩下一兵一卒,也要乐观。现在生活好了,生活好了,这里成了红色教育基地,你们大学生都来这里学习了,我这苹果有人吃了。”实践团帮老人摘了一簸箕苹果,清理了果树上的败叶和虫子,一个中午就在树下啃着苹果,听着老人的故事,随着战火纷飞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阳光下,老人手中的青苹果不再是苹果,是他内心依旧意气风发的年龄——老当益壮,不忘初心。

老大爷布满灰尘的老布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齐静提供

偶遇,且听风云复雷霆

下午,李大爷给实践团介绍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已过不惑之年的段叔是革命先辈后人,如今是一名普通的历史老师,他经常到颜村铺革命旧址做义务讲解工作,如此已有五年之久。几株老树为一行几人遮起阴凉,开辟了一处临时的历史讲堂,实践团打开摄像机开始记录起来。

触目所见,墙壁上挂着我党浴血奋战的照片和书面资料,一台老式电话引起了实践团的注意,那是一架被无数次接打过的老式电话,沧桑的纹路沾染着灰尘,静卧在一块红布之上,不拘一格。

“这部电话是当时我党中心指挥所通讯员所用,一天之内要接听数百次,战时更多;很多事关重大的紧要命令通过这架电话传递;我党在抗战时条件艰苦,中心指挥有一台电话已经很不错了。”。

段叔话锋一转,氛围陡变道:“1942年9月27日拂晓,在驻华北总司令岗村宁次亲自指挥下,日伪军3万余人,对范县中心区进行“铁壁合围”式的扫荡,妄图消灭冀鲁豫边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这些砍刀和斧凿正是当年我军仓促应战所持的武器,可见,纵是敌强我弱,咱们也没有丢失战斗意志!”

看向这些静静躺在历史中的“历史”,大刀、军装、军号、日记本……实践团成员的心如段叔急转直下的话,纠结、镇定。

“颜村铺不是指挥中心么,怎么还会那么危险?”通讯员打断了段叔。

“没有绝对的安全和危险区域,总部首长不畏战争的险境,对待全体将士一视同仁。”段叔呼了一口气,面带坚定,继续道:“我老父亲两年前过世了,直到过世前才说起,他曾经在颜村铺总部机关当过接线员。孩子们,我曾经和你们一样,无知无畏,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事情,就是因为知道祖国的今天、革命前辈缔造出的今天,和平的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求大小,对社会有用就好!”

心,在这番话的沉寂中被震撼,实践团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故事,和段叔一起整理了考古资料;翻开每一页,手指如同滚动着先辈们的热血车轮,碾碎发动战争的法西斯,保卫和平,坚守正义。

灯火,点亮红色年华

行走,忘记了时间;体味,夹杂着惨痛和喜悦。

实践团手里的每一窜数字,都显得沉甸甸的,大到战斗人员的增减,小到每一笔向老乡借的谷子。

有一笔账目清楚写道:1941年3月11日,向王大叔借谷子一旦。

“王大叔家族出身不好,是地主,但总暗地里帮着咱,这谷子当年是俺背来交给曾指挥的,你们猜怎么着,”李大爷神秘兮兮的抽了一口旱烟,敲了敲桌子。

“赖账,怎么会?曾指挥当时就拍板说了,对待全体军民一视同仁,今天欠下的,一定还。哎,王大叔的家人后来都没了。”李大爷此时和实践团熟络了,那份憨直流露着可爱。

在当年那些最普通的士兵和将领身上,凝聚着一种气质:战时他们为了保护祖国的安宁就像一头狼,凶猛无畏;平素,和蔼可亲的就像人民的儿子,走进最基层的社会,服务人民。

傍晚,实践团告别了李大爷;远见老人守望田间子女的归来,灯,一家一家的灯点亮了颜村铺的夜晚。

心声,风吹神州儿女

为期半月余的暑期社会实践即将结束了,实践团的成员们拿着三脚架、摄像机、高达半米的档案袋,行走在这片流淌着红色革命精魂的地方,有说不出的感受。

实践团在颜村铺拍摄微电影剧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齐静提供

为此,实践团成员拍摄了以当地女英雄叶子为素材的微电影《我是中国人》,用现代记录方式记录下红色经典。红色精神如何更好地去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精神,代代发扬”的讲话怎样去贯彻始终、亲力亲为。用最平凡对的力量来诠释最耀眼的红色。

关键词:新乡 &ldquo &rdquo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