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教育链人才链与科技创新链融合的对策

2025-03-19 13:07: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持续进步,教育链、人才链与科技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三链”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键是对策要精准,落实要有力,发力要集中。

强化顶层设计

明确发展目标与政策协同

“三链”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深入认识教育、人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规律,精准识别融合的瓶颈与堵点,建立健全支持“三链”融合的政策体系,制定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应确立“三链”融合的目标,将提升国家和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核心使命。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体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三链”融合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教育、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明确远期、中期和近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与实施路径。远期目标应聚焦于构建世界领先的创新生态系统,培养和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中期目标应着重于提升国内教育与科研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近期目标则应聚焦于解决当前“三链”融合中的突出问题。

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支持“三链”融合的政策框架。这不仅包括制定新的政策,还应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和优化,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在“三链”融合过程中,教育、人才和科技政策之间需要紧密衔接和互补,形成政策合力。为此,应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跨部门的政策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政策实施中的问题。通过政策的协同发力,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推动“三链”融合的强大合力。

优化学科布局

改革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定位,构建协同、联动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保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现有学科专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构建科学、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更多强调对人才实际贡献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综合考虑科研成果、实践应用、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人才在不同领域发挥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科技转化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三链”融合的重要抓手。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与规范,提升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市场化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鼓励、扶持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校与企业可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在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需求的引领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应加强合作,聚焦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开展前沿性、战略性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支撑。

同时,构建教育、科技、产业等多部门会商协同机制,增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支持联合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接。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国际合作与数字化转型

“三链”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应加大对“三链”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项目。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链”融合,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科技金融等方式,为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也是提升“三链”融合水平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促进融合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联合研究等方式,提升我国教育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三链”融合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利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推动“三链”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协同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同时,探索建立基于数字化的平台模式和服务模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有理由确信,在教育、科技等政府部门和高校、企业的齐心协力推动下,随着“三链”的深度融合,必将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现代化河南建设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践路径研究”(批准号:2024JC124)阶段性成果。(王浅

(作者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