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科教文卫 > 详细

70年不辍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019-10-11 18:31:21  来源: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和国教育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和突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育了数以亿万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普及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

确保人民群众接受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70年来,我们实现了教育普及率的大幅提升,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不到1%。许多地方的教育条件相当落后,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保障都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小学阶段净入学率为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6.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33.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7%,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条件保障有了明显改善。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了长足发展。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来看,教育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公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期盼,向“幼有优育”迈进。我国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就读。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城市教育到农村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校内教育到校外教育、从职前教育到职后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不断发展,我国教育实现大突破,旧貌变新颜。

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提升社会贡献度

70年来,我国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教育贡献度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普及水平极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育在不断提高普及水平的同时,朝着高质量快速发展。

在教育领域,我国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就。学前教育围绕公益普惠性发展这一主题主线,不断提高科学育人理念,提升保教水平。义务教育围绕公平、质量这一核心追求,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国97.2%的县(市、区)通过了国家认定,正向优质均衡迈进。坚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大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高等教育深入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四个回归”“以本为本”等价值遵循,教育贡献度显著提升。

2013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高校在全球的位次整体大幅前移,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我国高校还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60%以上包括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在内的重大科研任务,院士、杰出青年、千人、万人等高层次人才占60%以上。高校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2016年,我国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5名,2017年上升至第22位,2018年升至第17位,进步十分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从人力资源大国不断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人力资源强国是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回首7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国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人力资源大幅增长,正在开启新的征程,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6年。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我国通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供给、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特别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教育优先战略位置的确定,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从2012年开始,我国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并已连续7年保持这一目标。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3万。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其中研究生招生85.8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1万人,在校生2831万人,毕业生达753万人。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规模世界第一,开发能力持续提升,开发质量不断提高,开发贡献举世瞩目。人力资源竞争力总量优势正在向人均优势转变,开发质量持续提升,专利申请量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已经实现了人力资源大国的储备,正向人力资源强国扎实迈进。

培养数以亿万计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教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特征。70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创新性地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论断。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对党和国家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纵观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见,教育与党的命运、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人类的未来。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教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都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历经风雨、绵延不断,与社会主义事业同呼吸共命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邓小平同志以历史的眼光一锤定音,“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科教兴国逐步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最强音。中国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助力者。恢复高考是我国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吹响了全面改革开放的进军号,也是我国迈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高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数据显示,恢复高考当年,就有570万人参加高考,27.3万人进入了大学。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40.2万人因此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夙愿。通过高考,一亿多高素质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他们毕业后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一重大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等一系列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都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需要教育来强国、强民族。而教育,就是要培养数以亿万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人口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