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赈灾-救助 > 详细

用“洪荒之力”防灾减灾救灾

2016-08-18 06:30:48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遭受不同程度洪涝、风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扰,人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数十载励精图治,“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项用“情”作保证,用“心”去完成的浩大工程。

今年7月全国灾情总体偏重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民政部获悉,截至7月26日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与近年同期相比,灾情明显偏重。

仅今年7月,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7018万人次受灾,612人死亡,192人失踪。综合来看,7月全国灾情总体偏重,与2011~201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多一倍以上。

洪涝灾害南北并发、多地齐发。据了解,7月,我国共遭受4次较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全国多地发生重大洪涝和地质灾害,上旬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下旬河北河南等地相继遭受重大洪涝灾害,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据统计,洪涝灾害(含地质灾害)造成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0余县(市、区)6120.9万人次受灾,671人因灾死亡失踪,41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1.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5189.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32.4亿元。

7月有2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地区,5个省(自治区)80个县(市、区)受灾。

此外,今年7月全国城市内涝突出,对市民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受极端强降雨和台风等影响,一些大城市和中小城镇频繁遭受内涝,武汉、合肥、石家庄、太原等多个城市严重积水,对市民正常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减灾救灾法制体系不断完善

面对不测风雨,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座强大的“堡垒”。

近年来,我国减灾救灾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国务院重新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中央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及应急响应程序。民政部制定了救灾应急工作组规程,多次修订完善救灾应急、冬春救助等工作规程;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制定修订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减灾示范社区、民政救灾应急专用车辆等多个管理办法,全国大部分省份制定出台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央和地方各级救灾资金按比例分担机制基本建立,24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本地受灾人员救助标准或开展了试点工作。

有备才能无患,防灾减灾工作永远先于且胜于救灾。党和政府“防患于未然”的心从未松懈,步子也越迈越大。

近几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指导各地深入开展防灾演练、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编制风险图等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5年间共命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551个,引导并带动了社区减灾设施、救灾装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全国27个省(自治区)成立省级减灾委员会,90%以上的市、82%以上的县成立了减灾委员会或综合减灾救灾协调机构,部分省份成立了减灾委专家委。

民政等部门发挥重要作用

面临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国家民政部发挥其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建立灾害快速评估机制方面,民政部先后承担“高分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典型示范”两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应用示范工程”等3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完成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波及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尼泊尔强烈地震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

此外,民政部组织开展863计划、973计划等减灾救灾领域重大科研工程项目100余项,制定了12项国家标准和15项行业标准,灾害遥感监测服务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截至7月26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16次国家IV救灾应急响应和1次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协调派出17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灾。

民政部联合财政部下拨16.7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金,累计向重灾区紧急调拨3.55万顶帐篷、15.4床(件)衣被、4000套折叠桌凳等中央储备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转移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全力以赴防灾,团结一致减灾,公而忘私救灾。建机制、定政策、做培训、拨物资……无不体现党和政府躬行执政为民的责与行,更焐热了受灾百姓的身与心。

关键词:民政 rdquo ldquo 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