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志愿服务 > 详细

扬州:十年红马甲 银发义工老有所为

2016-07-20 02:56:20  来源:扬州文明网

10年,从只有11人的义工小组发展壮大成3千多人的义工大军,72岁的王培华作为扬州志愿者服务的发起人,退休以来,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8000小时以上,突出的贡献使她先后被评为“扬州市十佳党员志愿者”、“扬州好人”、“扬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扬州十大新闻人物”等,今年,王培华奶奶再次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奖”,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老人。10年来,这位老人一直在用行动阐述“老有所为”不仅仅只是一句宣传标语,一声激励口号,而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一份份真真切切的深情。“红马甲穿在身上,雷锋记在心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王培华奶奶用最真挚的语言告诉我们“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便是她最大的成就与荣耀。

从退休干部到老年领袖

2006年,刚刚退休的王培华赋闲在家,那段时间,她的颈椎疼得厉害,每天要跑到医务室去吊颈椎,吊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好,于是,医生建议她别再吊了,去跳跳舞比什么都好。

听了医生的一席话,王培华随即买来几只小腰鼓,动员组织起邻居大妈们在瘦西湖西门跳起了广场舞,从瘦西湖跳到维扬区广场,跟着王奶奶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间,

王奶奶便成了这些老年人们的精神领袖,用自己不老的心带领大家续写着青春的活力。当年夏天,王培华参加全市6000人城市文明建设大会,在会上,她被评为“扬州好市民”。

从“好市民” 到“红马甲”领头人

被评为“扬州好市民”的王培华总想着能多为这座城市和市民做些事情。2006年城市文明建设大会召开后,有领导指出文昌阁作为扬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周围仍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培华主动请缨,召集了一起跳舞的11位大伯大妈来到文昌阁,在周围捡垃圾、整理自行车、劝离流动摊贩,成为当时文昌阁周围的第一支市容志愿者队伍。这群普通的义工队伍一出现,立刻引来市民们赞许的目光。第三天,王培华他们穿上定制的红马甲,立刻引起轰动。“红马甲”也成了扬州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在文昌阁一干就是15天,从此,她们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马甲”。

身为红马甲义工队队长,王培华在日记上这样写道:“鲜亮的红马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衣裳。因为最好的衣服不在于面料或价格,而在于周围人对它的认可。今天,红马甲为我们赢来了无数的回头率,站在街头值勤,有千万双眼睛注视着我,饱含着赞许和钦佩。文昌阁是个大舞台,我们义工是舞台上的焦点,当所有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时,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自豪。一群上海的游客经过,特意停留下来,不停地用照相机拍照,还要跟我们合影留念。”

从“小队伍”到“大团队”

10年来,“红马甲”队伍迅速扩大,到目前已扩展至3000多人,老人、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大中小学生、企业老板纷纷穿上红马甲,走向社区街头,“红马甲”已然成为风靡扬州的“文明流行装”,当年的健身队也发展壮大成囊括十几支志愿队伍的大团队,一步一步,一路走来,每支队伍的建立都倾注着王培华的心血和热情。

走出家门,志愿服务美扬城。不管天气如何,王培华每天至少做两件事情:上午7:40—9:00,下午5:00—6:00,带队到瘦西湖新天地附近的交通岗值勤;召集“红马甲”楼道小组长开碰头会,对照城市文明创建指标,排不足,想办法。

“哪栋楼里有‘红马甲’义工,哪栋楼文明创建就不失分。”这是王培华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大会后作出的承诺。10年来,王培华和她的队员总是随身带着四件“宝贝”:一块抹布、一双筷子、一把铲子、一个垃圾袋,随时随地整治市容。一位省领导说:四件宝凝聚了红马甲爱城如家的精神。一块抹布,能洗出城市的精彩;一双筷子,能捡起街上的垃圾;一把铲子,能除去丑陋的痼疾;一个袋子,承载着炽热的情怀。统计表明,在王培华带领下,红马甲义工队累计志愿服务2000多工作日。

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促和谐。2010年10月,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红马甲和事佬工作室”正式挂牌,王培华特意从“红马甲”义工队中遴选了10名同志作为矛盾调解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做事有耐心,脾气较温和,善于观察矛盾、分析矛盾。

社区有对亲兄弟,因矛盾十年不曾讲话,时过境迁,兄弟二人都有意重叙亲情,老母也已90多岁,唯一的心愿便是希望兄弟二人能一同来看望妈妈。红马甲知情后,先分别给兄弟二人做好思想工作,并约定日期见面。碰面当天,王培华放弃了亲人生日一家团圆的机会,冒着大雨赶到现场,当她拉住兄弟二人的手面对面时,一声“哥”打开了兄弟封闭多年的心扉,说起过往的种种,两人相拥而泣。十年寒冰,一夕便得以化解,“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从中说几句话,很多心结便能够解开,社会需要这样愿意多说几句话的人。”王培华深有感触地说。

能歌善舞,特色表演扬正气。王培华曾经担任过近20年的双桥街道广播站站长、文化站站长,是不可多得的群众文化人才。退休后,她看到社区居民普遍渴望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来丰富业余生活,便着手成立起一支文艺团队,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培育全体居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把大家凝聚成一支亲如一家的队伍。

“五五普法”和“六五普法”期间,王培华亲自创作了扬剧表演《法如明灯照心头》、三句半《守法才能发》、快板词《告别赌博》、小品《媳妇接婆婆》、舞蹈《法制卜桥沐春光》、《空巢不空》等节目,以各种最接地气的形式来突出宣传主题,弘扬社会正能量,深受居民们的欢迎。几年来,“红马甲”宣传队共演出125场,受众近5万人次,先后获“江苏省群星奖银奖”、“扬州市2014年琼花杯舞蹈大赛金奖”、“扬州市广场舞比赛一等奖”等专业奖项,成为邗江区影响最大的群众特色文化团队。大家都说,王培华就是这支队伍的灵魂。

金牌婚介,牵线搭桥结良缘。近年来,王培华注意到,由于多种原因,扬州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个人苦恼,家长烦心,应该把他们作为特别关注的群体,于是,“红马甲”婚介队伍应运而生。王培华利用红马甲义工队的社会影响力,建立起扬州人数最多、资料最全的“男女求偶信息库”,多年来,每天上下班王培华车后都背着一个大包,里面装满了男女双方的信息资料。据统计,红马甲婚介服务开展至今已成功牵线了847对夫妻,更令双方家长感动不已的是,“红马甲”始终坚持“不收费、不收烟、不收糖,只要新人入洞房”的“三不”原则,用实际行动谱写出扬城“金媒婚介”的佳话。

“我奉献!我快乐!我幸福!”这是王培华始终与微笑一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社会需要热心肠!我要一辈子穿着美丽的红马甲。”王培华用自己十年乃至更久的义工生涯向我们诠释了“老有所为”的真正含义,也用她的快乐与欢笑让我们懂得“老有所为”才是最大的“老有所乐”。

关键词:rdquo ldquo &ldquo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