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志愿服务 > 详细

孔涛:关于加强公共事件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和机制建设的建议

2020-05-28 12:32:34  来源: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志愿服务事业,就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一线志愿服务工作,指出“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一线应急处置工作,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的应有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志愿服务经验,进一步建立长效化、专业化的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和行之有效的机制、指南、预案,培养一支后备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从而有效、精准、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在关键时刻协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当前应急志愿服务建设存在问题

1.没有建立稳定常态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当前,不少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常态化应急志愿者队伍,出现应急情况时多采用行政化手段发动、紧急招募志愿者,会出现志愿者参与救援不专业的现象,在后备力量上存在缺口。

2.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应急服务机制。尽管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相关应急救援体系和预案,但是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机制,缺少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岗前培训,无法准确设置岗位和分配任务,这导致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志愿者救援应急能力不足,响应缓慢,无法高效运转。

3.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突发事件的渠道不畅通。多数志愿服务组织施行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政府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缺乏长效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在面对疫情、洪涝、地震等灾害时,经常出现志愿服务组织找不到官方组织,亦或是多方志愿服务团队同时参与服务现象,容易造成管理无序和混乱问题。

4.部分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欠缺,应急能力不足。面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时,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志愿者有一腔热血,对于志愿服务表现出较高热情,但是相应知识和技能储备有欠缺,没有接受岗前培训,工作准备不充分,自身水平、能力和意识与真正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5.基层单位如社区志愿者年龄结构偏大。在基层社区,志愿者队伍还是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平时吸纳的有热情的社区居民多数年龄结构偏大,这也和社区中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求学就业有关。此外,社区志愿服务岗位较为简单,体力活居多,没有技术含量,导致志愿者缺乏积极性。

二、问题产生原因

1.思想认识不充分。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对应急志愿服务的不够重视,对于应急志愿服务和机制存在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关键时候紧急招募、购买服务就行,没有建立常态化、专业化队伍的意识。

2.法律政策不完善。针对应急志愿服务的相关公共政策及法律法规较少,对应急志愿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处置方式和手段、保障和激励等问题没有专门的说明和解释。

3.机制建设不成熟。缺少完备激励、评估机制和成熟的监督体系,志愿者教育水平以及能力素质不同,再加上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瞬时性和紧急性,针对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鼓励、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估、监督手段过于单一,不够公平有效,导致志愿服务规范化不足。

三、工作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建议政府部门从发挥应急志愿服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在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科学合理机制,持续整合社会资源、规范管理指导、完善保障激励,解决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建立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应急志愿服务队伍长效发展。

1.提高思想认识。应急志愿服务力量是对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应急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相关职能部门更应该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平台,构建良好组织体系。

2.出台政策法规。在完善已有应急志愿者政策、法规体系基础上,加强国家和地方立法,出台相应政策和文件,引导、鼓励专业社会力量快速有序参与到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志愿服务中,最大化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性和灵活性特点,对于应急志愿服务中存在的责任关系、角色定位、服务手段、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解释说明。

政府部门

3.强化合作共建。主导建设专业的志愿服务供需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志愿者准入制度,加强已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和机制的规范化运营管理;畅通志愿服务诉求的沟通渠道,开设与服务对象之间快捷联系通道,以此倒逼助推建设专业化、精准化的应急服务项目。引导完善应急服务职定位,优化招募、培训、流程,提高自身参与应急服务的能力和参与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建立应急服务志愿者数据库,实现科学化合理化配置,储备高素质志愿者人才。指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加强突发应急、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食药品安全、房屋安全等应急宣传培训;推动社区与高校、企业等开展共建,动态掌握、管理返乡大学生数据情况,积极联络社区内外专业团队、社会组织,贴近百姓需求,形成协调联动志愿服务机制。广泛发动,推动新闻媒体综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开展宣传,进一步营造志愿服务氛围,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文化。提高广大社会民众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应对危机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培养激发广大民众参与意识。

4.开展长效培训。政府部门整合应急志愿服务管理经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家,指导建立完善、科学、便于操作的培训机制、课程和标准化演练体系,实施动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培训管理,编写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应急志愿服务手册和服务指南、预案,让志愿者能迅速上手、熟悉应对措施和岗位职责,关键时候能打硬仗。

5.完善激励机制。很多应急志愿服务组织都是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为保持应急志愿服务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应注重精神奖励,树立、表彰优秀志愿者典型,提升志愿服务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适当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奖励,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6.科学评估反馈。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评估机制建设,科学、多维评估志愿服务效果,不仅仅评估志愿者服务时长等量化指标,还要针对性设计一些多层次、多维度的指标,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和服务资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提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