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油榨镇于家河村科研示范基地的花生单粒精播现场会人头攒动,近百名群众边参观边讨论花生出苗及长势情况。来自国家花生产业体系唐山实验站的站长刘晓光教授及唐山市农业局张春石教授分别被一群热情的农民围着、问着,耐心向大家讲解不同品种花生的优势。
“你可以看一下,这就是一粒花生种子出的苗。”扒开一撮土,刘晓光教授向村民说道。这已经是刘晓光他们今年第二次来到这里。2015年,为了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油榨镇在于家河村北成立了科技示范基地,投入科技力量,示范种植花生、玉米、谷子等农作物新品种,积极打造优质品种和绿色技术的展示窗口,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和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观摩学习的优质载体,通过“做给农民看”不断扩大“带着农民干”范围,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全镇农业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自基地成立之初,刘晓光就带着唐山农科院的专家、教授们成为科技示范田的志愿者,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各个时节他们都要来上几次,有时是应老百姓要求,有时是他们自己主动来。
这次推广展示的是农技专家们精心培育的新品种——冀花11等高油酸系列花生,不仅出油率高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神奇的效果。几年来,通过示范试验种植,基地在全镇范围内推广了远杂9102花生8000余亩,占全镇花生种植面积的76%,为群众增收560万元。
“刘教授,去年我通过基地推广的单粒精播技术,一亩地只用了10.5公斤种子,光种子钱就省了100元!”于家河村的岳连民,拉着刘晓光的手,难掩心中的喜悦。基地坚持科技引领,在刘晓光的建议下,经过和播种机厂进行协调,对播种机进行了适当改造,采取单粒精播方式,每亩可比传统播种方式节省种子5.5到7.5公斤,仅此一项,就为全镇花生种植户节省资金80万元。
“示范基地+科技志愿服务,可真是让老百姓在增收路上踏上了‘风火轮’。”镇党委书记杜历军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