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弱势群体 > 详细

重庆:扶贫开发要做到“大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2015-09-13 19:19:52  来源:
原标题:扶贫开发要做到“大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大少数民族地区和大成片贫困区于一体,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比较薄弱,这都决定了重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而要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就必须做到“大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推进“大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点

  所谓“大扶贫”,是指范围上的和内涵与外延上的整体整村整片扶贫,是大扶贫、小扶贫、微扶贫的综合扶贫与深度扶贫。既包括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两大连片贫困地区的整体扶贫,也包括对18个重点县小片区连片开发和其他区县的个别贫困乡镇、村、个体贫困对象的“插花扶贫”,既包括对重点的农村扶贫,也包括城市扶贫,既包括对温饱问题的狭隘意义上的扶贫,也包括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广义意义上的扶贫。

  一是产业扶贫,即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主要包括全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效益农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探索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配套加工产业,支持贫困区县发展产出强度和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特色生态工业园,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

  二是旅游扶贫,即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整合旅游、扶贫、民族发展等资金支持乡村旅游扶贫。扶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发展,形成开发一片景区、带动一方发展的格局,建设美丽田园和美丽乡村,力争贫困区县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

  三是科技与信息化扶贫。积极培育新型科技产业,完善科研院所与贫困区县对接机制,支持市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贫困区县建立分院和试验站,支持贫困区县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是教育文化扶贫与资助就业扶贫,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坚持治穷与治愚、扶贫与扶智结合,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区县倾斜,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加大教育资助力度,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农村薄弱学校,整合扶贫、农业、移民等职业培训资源,推广职业教育培训,加强贫困区县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建设,促进职业学校错位发展、创新发展。

  五是基础设施和环境医疗条件扶贫,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社保等专项资金对贫困区县投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调整市级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资金结构,确保较大比例用于贫困区县。尽快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和医疗事业发展,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全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

  所谓“精准扶贫”,是指扶贫要具有靶向性,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具体包括任务精准(含区域精准)、帮扶对象精准、措施方式精准、考核精准、配套政策精准、机制体制与方式的精准等,同时做到精准脱贫。

  一是紧盯需求清单,强化精准到村到户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实现“真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坚持扶贫项目到村、工作到户,对建档贫困农户做到金融、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六个到村到户”,确保80%以上财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贫困群众。创新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贫困户养老、医疗参保补助政策,实现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大病救助全覆盖,防止贫困人口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紧盯需求清单,解决瓶颈问题。在加快推进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村卫生室、村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培育富民产业三大任务需求精准帮扶。

  二是建立扶贫开发监测与评估机制,千方百计实现“扶真贫”与救济式扶贫、兜底式扶贫。开展精准扶贫专题调研,进一步明晰全市贫困户致贫原因,在第一手资料和核准贫困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办法,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到人到户评价机制,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动态监管,使稳定脱贫村和脱贫户及时退出。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建立健全贫困区县考核、约束、退出等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划分设置差异化指标,对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重要指标,引导贫困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三是建立适应精准扶贫的合作与对口扶贫方式,千方百计实现开放式扶贫。深化集团扶贫、区县结对、定点扶贫、东西协作等对口帮扶机制,探索“项目+资金+政策+人才+服务”综合模式,调动更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巩固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制度,深化渝鲁东西扶贫协作,继续实施“圈翼”对口帮扶政策研究出台针对性帮扶举措,加大对巫溪、城口、彭水、酉阳等特殊困难区县的定向帮扶力度。发挥市级扶贫集团牵头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充实帮扶力量。

  四是建立适应精准扶贫的扶贫开发体制和配套政策,千方百计实现组合式扶贫。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完善扶贫投入稳定增长、财政资金竞争分配和监管体制。紧盯培训、引导与持续增收,提升自发能力,培养“科技明白人”。紧盯考核考评,完善考核机制,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奖罚力度。加快专项规划与扶贫开发的融合,坚持倒排工期和问题导向,加强对特殊困难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众特惠性政策的研究制定,对扶贫资源进行科学设计和精确配置,建立医疗、保险、入学、就业、防灾、住房、金融、产业扶持、生态搬迁等一系列组合式配套政策。(黄昌兵)

关键词:结合 扶贫 做到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