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社会福利 > 详细

乡村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修缮保护与发展

2023-03-03 17:28:00  来源:光明网

  “传统村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我国农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着重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社会、艺术、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维护。传统村落的保护,在保存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村庄进行合理的保护和规划,寻找既能适应当代社会大环境下的乡村旅游,既能最大程度地保存传统的村庄,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乡村旅游激发传统村落动态保护

  传统村落因自然的风光、传统的村落风俗、历史悠久的民宅、独特的乡村文化等因素而对乡村的向往,使传统的乡村旅游产业得以“活”下来。而传统村落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旅游可以为传统村落带来新的与旧的文化冲突,并促使其不断前进,这也是一个促进村庄动态保存的催化剂。

  传统村落保护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其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的完整性,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的成功的传统村落导入乡村旅游的案例中,都是以保护为基础,以发展为辅助的。因此,要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保护村庄为基础的旅游开发,防止过度的旅游开发,确保村庄的整体结构和不可复制性,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

  二、乡村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修缮保护与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

  整体保护原则

  传统村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地区,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整个保护的理念就是把传统的村庄作为一个区域的组成因素,并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因此,保护必须确保地域的完整性。而传统村庄自身也是一种有机组织,它的存在折射出特定时代、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因此,在整体保护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它的历史连续性,既要保存它的传统,也要考虑它的未来。村庄的整体保护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其理论依据。

  文化认同原则

  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心,并利用适当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对自身地方文化特色进行宣传,这样有利于打破人们对于传统村落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人来认同地方的历史以及文化,这对于传统村落的修缮、保护以及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地方文化特色得到了他人的认同,也会吸引外来游客进行参观,这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其次,必须认识到,传统村落并非无法发展观光产业,而是要寻找适合乡村发展的方式,同时,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都离不开商业的支持,比如诸葛村,徽派建筑。我们所要探讨的是一条以商业为载体,让游客透过旅游体验乡村的人文气息,拉近与当地文化的距离,使其不再有破坏行为。因此,在当前的乡村建设中,如何提升乡村居民与旅游者的文化认同是非常关键的。

  多元融合原则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必然要引进外来文化,既不能对其加以阻止,也不能过于推崇,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实现新旧文化的融合。在多元整合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妥善处理不同类型的文化与遗产,使它们在原有的发展轨道上不断循环,而不会被打破。因此,要想更好地保护传承村庄,就必须深入地了解传承村落的内涵,不能忽略每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要想使其在当代社会生存下去,修复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而要以物化的价值,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地激活和继承,并将现代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以确保非物质文化继续向前发展。其次,我们也要站在村民的立场上,意识到,一切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依赖于村民,若利益主体发生偏离,则保护的意义将荡然无存。要把遗产主体、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使其文化遗产得以不断地保护。其次,必须重视乡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等,而非两种文化的竞争与兼并,多元文化融合的意义是各种文化的交流,互相吸取有价值的东西,最后,从“旧”接受“新”,到“新”传承“旧”,二者相辅相成,这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传统乡村的地方文化。

  产业联动原则

  引进旅游是目前最常用的保护和发展方法,其历史元素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使我国的传统村落也进入了旅游激活阶段。但是,仅仅依靠一个单一的旅游业无法支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造成乡村的过度商品化。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作为发展的推动力,以旅游带动其他行业,激发乡村的固有文化。保持农村原有的(农业),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同时,还引进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展现出村子里的传统技艺,吸引艺术家,间接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旅游可以说是促进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带动了乡村产业的繁荣。只有按照产业的联系,多个行业的融合,才能让村子“活下去”。

  功能匹配原则

  传统的村庄空间形式是在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逐渐形成的,因此,传统的村庄内部外部空间是与其生存方式相适应的,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调整,很有可能无法达到观光的目的,我们必须考虑怎样的空间改变设计才能在不破坏村庄原有空间形态的前提下,同时满足村庄的发展需要。村庄空间功能匹配原则是指传统村落空间的活化利用方式,通过对原有空间的历史要素进行增值,并在其本身的价值基础上,适当地引进旅游功能与体验活动,而不是单纯地按照游客的需要,对村庄历史空间进行简单的功能置换。

  空间适宜原则

  传统村庄是在一定时期里的生产、生活的一种体现,它体现了村庄原有的空间形式和规模。在对村庄空间进行活化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村庄的整体空间感觉。在保证村庄原有空间规模的前提下,控制改造和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的规模关系。比如,传统村落的巷道往往比较曲折和狭窄,不太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对街巷中的历史因素进行调整,对非历史文化建筑的房屋进行适当的拆除,扩大街巷空间,但必须在一定的规模内,既要保持村庄的空间形态原貌,又要对街巷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街道空间层次。合适的空间感可以增强游客的整体体验,不会让人产生游离于村庄的感觉,也不会产生与其他村庄一样的感觉。

  三、乡村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修缮保护与发展的路径

  打造乡土文化下的旅游特色

  了解“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可以使当地人重新获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从而唤起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只有让当地人认可了自己的村子,他们才能找到更多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旅游正是其中最好的选择。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结合现代设计、乡村旅游的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要创造地方文化的环境,必须以文化符号作为载体,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文化符号承载着特定的观念和意义,是一个区域在时间的冲刷中沉淀下来的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标志。传统的乡村文化象征,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记录了传统村庄劳动人民的社会变迁、生产生活方式,并以丰富的物质景观呈现,如传统建筑、小桥流水、传统年画等。同时,如果财力允许,可以建立一个传统工艺工作室,利用专业的社交平台,将传统的刺绣、剪纸、漆器等技术推广到网络平台,以及其他手工艺产品,可以进行网络推广。

  大力培养引进乡村旅游人才

  人才是任何发展都离不开的,政府应该设立一项专门的基金,专门用来支持优秀的人才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创新,保证人才能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发展。在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要加大对周边农民的培训力度,并定期对周边农民进行培训,并对农业、旅游、农家乐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行培训进而培养出专业市场运营团队。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引入旅游类的学生,为高校旅游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逐步完善村落动态保护机制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是一个社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生命力,必须遵循一个动态的原则,既要保护又要发展,既要保持村庄的原貌,又要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这就是村落的动态保护。首先要做到明确发展阶段当前农村旅游是以风景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要在当前阶段解决农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明确发展要素在哪些方面体现,由点到面,发挥优势点带动作用。

  创建独特乡村旅游文化品牌

  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来看,要对其优势进行综合分析,既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资源,又要有条不紊地开展乡村旅游。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乡村特色,并建立起独特的文化品牌。从整体上看,我国传统村落所处的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产业为主,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

  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中,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从乡土中汲取设计的内容和元素,并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功能布置。同时,还可以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将其作为全国传统乡村旅游品牌的典型案例进行学习。政府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的方式,引入投资来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为传统村落提供资金支持。在品牌定位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掘自己的特色,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建立不同的发展模式。

  利用旅游带动保护的发展模式

  村的发展模式是以旅游为主导,以保护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以开发主体,以此模式解决目前村庄内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对立关系,保障各方利益,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例如,以传统村落的传说或标志性景观为基础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讲出品牌特色故事,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传统村落的修缮保护以及发展上。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遵循多元融合原则,整体保护原则,文化认同原则,产业联动原则、功能匹配原则以及空间适宜原则来促进传统村落的修缮保护及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地方创生理论下的福建聚落文化景观活化方式研究”(编号:FJ2022BF079)

  (作者:魏峰,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海峡工学院教授;蔡晨璐,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海峡工学院硕士研究生;詹伟鹏,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