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微教研 回应教师个性需求

2024-04-07 11:2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突破口,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手架。但对于一个园所的教师队伍建设而言,“一刀切”式的集中教研培训,要求全员参与、同步学习,教研内容很难满足不同梯度教师的发展需要。“被安排”的教研内容虽依托园本课程建设,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刚需”,但可能会脱离教师真实需要。

  园本教研如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我们分析教师梯队现状后,鼓励不同层次教师自主发起组队邀请,吸引3—4名伙伴形成微团队,团体讨论决定每学期的教研微主题,开展靶向式教研,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

  微团队:教师个性相融,教研过程相扶

  为研究集体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全园组织了一次优质课评比,有8名教师参与优质课试课、磨课与评比展示。在评比过程中,8名教师均“单打独斗”,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课,领域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新教师百般受挫、迷茫无助,有的经验型教师自摸门路、越挫越勇。对参赛教师而言,教学经验的确有一定的积累和提升,但大家对教学背后的意义,以及教学过程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感悟却没有体现。

  事后,我们分析原因,发现教师团队中年轻教师占三分之二,对优质课的组织和优化策略缺乏经验与思考。同时,全体教师参与磨课评课,使得教师专业素养呈现极端现象,经验型教师越来越好,年轻教师却没有发挥出潜力。

  一人跋涉不如一群人共进退。分析教师梯队,我们将其分成若干层级,鼓励各层级教师自由选择伙伴,按需组成微型教研共同体,师父引领、师姐带动、徒弟执教。在成团过程中,我们发现,微团队的教师呈现出“互补式”或“同类式”的显著特点。

  为提升各层级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我们将一年一度的优质课评比改为同课异构活动。微团队成立后,各团队围绕同一课例开展异构活动。教师围绕“有效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内化“他山之石”。徒弟的教态和活力给人以感染,师姐有针对性的观察分析给人以启迪,师父的顶层设计与创新教法引领着深度学习大方向。微团队抱团共研的过程,使得成员自身的特点与亮点得以凸显、相融,其效益远大于教师各自为营。

  同课异构需经历设计—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过程。微团队融合各层级教师的特点,让优质课的打磨少走弯路。在此过程中,教师把思考说出来,把想法做出来,把实践写出来,形成团队智慧。

  微平台:学习维度更多,内容更实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许多媒体软件、自媒体平台成了教师教研的工具。创新便捷的教研方式和途径能提升教研质量,线上共研共学成了全体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新方式。

  为研讨集体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微团队成员利用线上平台,围绕《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开设“线上书坊”,在微信平台上建群,相互分享阅读内容和感悟。每日打卡提高了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习得他人所思所悟。但以微信群为媒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作线上阅读分享只限于一个维度,不能体现阅读内容的深度,且与集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相割裂,理论只是理论。

  我们意识到,线上阅读分享无法保证教师阅读自觉和阅读质量,没有触及阅读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微信群中图文结合的分享形式只能反映出任务打卡过程,没有真正让阅读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时代,快闪式、多元化的资源使人眼花缭乱,难以静心阅读。微团队利用一些好用的APP,助力教师形成沉浸式阅读,推动教师形成阅读自觉,为教研打牢理论基础。除了APP,教师还可以利用各大平台实现在线学习,比如,微团队围绕集体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在微平台上聆听专家讲座、学习优秀案例、阅读深度好文、观看课例视频,从而让学习不止于书本,让理论不限于书籍,让他人的理论总结、实践经验随时随地为自己所用。

  同时,对深度学习的研讨主题,教师自觉回到自身短板上,如重点研讨有效教学设计、集体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等。教师通过微平台学习,将理论与教学实际问题链接,通过筛选—辨析—链接—实践,让平台资源与教育教学实现高匹配,形成智慧链接。针对有效提问方法这一主题,微团队组织在某微信公众号上收看直播,学习“有效提问智慧教学”相关内容,并复盘同课异构活动中师父在关键提问中设置的问题,采用“六顶思维帽”方法提出优化策略,再进行“微格课堂”演练。这个过程让理论更好地转化成实践经验,助力微团队成员建构新经验。

  微主题:教研切口更小,对话更深

  微团队在“微格课堂”演练中发现,有效提问是影响集体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于是,各年级段段长选取“集体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为教研微主题,在自主研讨过程中,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设计角度提出个性化看法与建议,但各年级段研讨成效不尽相同。

  分析后发现,大家的教研主题虽聚焦在一个主题上,但对于一个年级段不同层次的教师来说,提问的设计、组织与优化探讨经常浮于表面,对话深度不够。对年轻教师而言,不能针对小切口的泛谈式教研、脱离实践演练的对话式研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

  针对集体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微团队通过访谈将研讨主题切口变小,例如有效提问的设计、基于核心经验落实的有效提问、以嵌入式评价为导向的有效提问等。

  同时,各微团队针对“微格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情况,通过复盘—研讨—实践—反思实现深度靶向式教研。针对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情况,通过思维导图罗列共性问题,并从适宜性、互动性、探究性、有效性等角度提出适宜策略。随后,教师“变身”幼儿,从儿童视角出发模拟课堂,针对优化后的提问表达自我反思。微主题的靶向式教研,让教师具备问题导向,在观察中思考,在行动中改善,从而提升教研深度与实效。

  (作者:林彬彬,系浙江省温州城市绿轴幼儿园副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07日第2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