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王梓延:扶贫要敲开父老乡亲的“心门”

2016-07-26 00:03:08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规划处的王梓延,挂职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龙泉村驻村第一书记1年以来,龙泉村的父老乡亲认可了这位北京来的第一书记,大事小事都愿意来找他商量,村里有位大娘还亲切地叫他“孬蛋”,这个称呼在当地方言里的意思是“小儿子”。在王梓延看来,做好农村扶贫工作,要敲开农民的大门,更要敲开父老乡亲的“心门”。“把农村工作做深入,就得鞋上沾点土”王梓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小伙儿,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他用“无从下手”来形容2015年7月28日初到龙泉村挂职时的感受。

要想帮助龙泉村,首先得了解龙泉村,王梓延入户走访,摸底村貌民情。他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县里安排的住处到村里有一段距离,县里本想为他配1辆摩托车代步,被他拒绝了,“我是来帮助扶贫的,不能给组织增添负担”。他早出晚归,从宿舍步行到龙泉村,每天如此。而让王梓延感到头疼的是,这里的村民不愿意跟陌生人交流,戒备心理很严重,再加上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他了解到的情况有限,一度很着急。在龙泉村村干部的帮助下,王梓延的工作得以逐渐展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在的王梓延乐呵呵地说:“要把农村工作做深入,就得鞋上沾点土。”王梓延摸到了第一书记的工作门道,在敲开村里每家每户大门的同时,也要敲开村里父老乡亲的“心门”。慢慢地,在路上看到王梓延,村民都会主动上前跟他打招呼、唠家常。王书记带来了正能量王梓延了解到,龙泉村全村耕地面积3345亩,基本都是难以浇灌的旱坡地,村内道路没有实现村村通、户户通,饮水问题没有全部解决,光纤和有线电视未能全村覆盖。村民思想比较保守。面对这样的现状,王梓延经过一番思考,在扶贫工作日志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带领出一支好的队伍!要有能做事的人,要让村干部成为村民思想进步的带头人。”

王梓延说,基层党组织作用大,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当务之急要加强龙泉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王梓延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和小店镇党委的支持,带着村干部将原本破旧的村部整修一新,并按照“七室二站一栏”标准进行了功能设置。有了阵地,王梓延在龙泉村烧起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三把火”——建立健全周一例会制度,加强对村委班子的管理;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提高干部服务百姓的效率和水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王梓延的这番举动,得到了龙泉村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村委委员吴素霞表示:升国旗、唱国歌、上党课,王书记给大家带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大伙儿开展扶贫工作更有信心了。精准扶贫还需“扶志”推动精准扶贫,增强“造血”功能,说起来寥寥数语,而真正推动起来却涉及大量具体的工作,这考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智慧。经多方考察论证,王梓延拟定了6000多字的《龙泉村帮扶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龙泉村未来发展进行了详实规划,不少项目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王梓延还计划修建通村通组道路6.2公里、修建户户通道路12公里,改善道路条件,方便群众出行,同时兴建水利工程,解决群众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王梓延打算以“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的方式带动农户,解决花生、核桃等产品的加工和产销问题,与电商网络平台合作,在村内成立电子商务交易网店。扶贫还须“扶志”,村里的硬件设施要提升,村民的“软件”更要升级。他说,只有加快推进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提高当地老百姓自我发展能力,才是根本之策。王梓延计划在村内组织关于畜牧技能、种植技术、网络知识、电脑软件、健康卫生等内容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村民自我发展与脱贫致富的能力。想做的事很多,对于王梓延来说,龙泉村这场脱贫攻坚战才刚开始。

关键词:扶贫 &rdquo ldquo &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