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弱势群体 > 详细

陕西大荔:市场化扶贫实现三方共赢

2015-09-13 19:19:52  来源:
原标题:大荔:市场化扶贫实现三方共赢

走进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连片种植的冬枣正处在收获的季节。种植户段铜朝高兴地说,自家种植的8亩大棚冬枣今年获得大丰收,目前已经被外地客商订购一空,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6万元。“前些年,种植不懂技术,发展没有资金,能有这样的收入多亏了政府市场化扶贫的好政策”,段铜朝说。

渭南市大荔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75万人口中有18.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到全县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农户缺乏产业发展资金、技术水平差、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让这个位于关中东部最辽阔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农产丰富的县依旧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制约了大荔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大荔县通过以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借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平台,成功走出“政府扶持、企业服务、贫困户参与、园区带动”的市场化扶贫,既有效带动贫困户摆脱贫困,也让企业通过盈利保持了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现政府得到群众的好评。

园区建设扶真贫

走进大荔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园区,只见一片片设施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该园区规划面积达到2000亩,辐射面积3200亩,主要以种植葡萄、冬枣为主。

大荔县把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当成全县扶贫工作的样板来做,通过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在扶贫产业园区建立中大荔县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认识: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是市场化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格程序,将真正贫困的人报上来,才能进一步制定更精细的扶贫措施,大荔县扶贫办按照国家贫困人口划分标准对项目区农户进行了精准识别。

通过识别,在扶贫产业园区覆盖大荔县三个乡镇四个行政村,1895户农户、7448人口中识别贫困户642户、2668人,占比达36%,市县扶贫办深入项目区贫困户,对每个贫困户进行细致了解,建档立卡。通过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分析,划分出缺乏资金技术致贫占48.9%,因灾、因病、因残致贫29.1%,其他类型占22%,为园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场化扶贫的过程中,企业是重要参与者,建立扶贫园区是企业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需要企业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技术、农资、管理等服务,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企业把贫困户整合起来,提高贫困户组织化水平”,大荔县扶贫办副主任白志德介绍,“以前大荔县也实施过其他方式的扶贫方式,但基本就是贫困户单家独户想种啥就种啥,扶贫园区建立后通过企业让分散经营变为规模化经营,让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

扶贫产业园区的优势还在于通过扶贫产业园区的建设让扶贫资源得以集中,在扶贫项目实施中,牵头建设的荔民公司为扶贫园区种植基地打了机井,修建公路,建立了农资农技、气象等服务平台,及时为农户提供服务,同时政府对扶贫资金的利用、管理和政策的实施得到加强,发挥了政府扶贫的作用,赢得了民心。

对症下药真扶贫

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的余新现肢体残疾、妻子患有脑梗塞、肝硬化,家里无劳动力,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但是在大荔县精准扶贫模式的带动下,他家的情况有了改观。余新现算了一笔账:他把国家给的贫困补助参股到园区建设上,每年可分红441元,将家里三亩土地流转给园区每年可收入1800元,然后自己和妻子在园区里从事一些不需要体力的套袋、剪枝、采摘等零活,每年每个人可以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样一来,他家从没有收入实现了每年近9000元的收入,有效改善了家里的情况。

余新现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大荔扶贫的参股建园模式。大荔县对识别出128户因灾、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特困户,在国家补助后仍然无力形成产业后,将国家补助资金入股大荔县荔民公司,由企业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不足部分由企业解决,建成后产业设施归企业所有,经营权可由特困户经营或由公司经营,产业收益按资金投入比例进行分红,同时贫困户还可以到企业打工,确保贫困户依靠产业持续增收。2014年128户参股建园贫困户,葡萄园28户每户平均分红315元,西甜瓜100户每户平均分红980元。

大荔县扶贫产业园区冬枣种植户段朝铜说,他家里种的8亩地冬枣,没扣大棚前,每亩地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刨去成本后基本不赚钱。自己则在公司的担保下,2013年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将自家的8亩枣园改造成大棚冬枣,使年收入提高到16万元。

段朝铜收入的变化则是得益于参股融资模式。以前大荔县给一般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都交由农户自行支配,不能保证扶贫资金的用途,也无法保证扶贫资金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在大荔县扶贫产业园区成立后,国家财政投入50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除过150万元用于引进良种,开展培训及基础设施建设外,剩下350万元用于350户一般贫困户补贴,对自愿参股融资的贫困户,通过把国家直补资金70%入股荔民公司,由企业向金融机构担保,这样参股融资的一般贫困户就可向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发展产业,然后在公司指导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后产业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属于贫困户,由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入股资金年底还可以享受到公司的分红。2014年,大荔县扶贫办为园区贷款贴息65万元,参股融资的322户一般贫困户除了产业收入外,每户还可分红441元。

“这两种模式其实就是将政府的扶贫补助资金通过企业平台进行了放大,发挥财政扶贫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农业产业市场化发展,也保证了政府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政府扶贫的目的”,大荔扶贫办副主任白志德说,通过参股融资和参股建园的扶贫模式,园区贫困户通过股金分红、贷款贴息、入园打工,使产业经营收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脱贫效果明显。

企业服务稳扶贫

在大荔县精准扶贫工作中,企业既是“参股融资”、“参股建园”的承担者,也是农资、农技的服务者。2014年5月,大荔县扶贫产业园区暴发了炭疽菌叶枯病,果农不懂如何防治,一筹莫展。荔民公司农技专家王蕊萍接到果农的求助电话立刻驱车“出诊”,直接在果园看病开方,及时控制了病害。

大荔县荔民农资连锁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资销售的公司,目前公司构建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的农资配送网络和科技服务网络。村民可通过村里的连锁店,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还可以享受到强大的农技服务团队的10项免费技术服务。“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是连在一起的,把农技服务附加到农资销售上对农民来说是花一样钱得两种实惠,而且这种农资农技零距离服务也为农户节约了成本,这样公司在大荔县农资市场自然占优势。”大荔县荔民公司总经理汪战仓说,“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运作,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好处就在于既保证了农户农资安全,也将农技送到田间地头,而企业在为农户提供农资服务中获得收益,2014年荔民公司销售额从2007年成立之初的不到1000万跃升为1.4亿元。

大荔县扶贫办主任胡景宏表示,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缺乏资金支持、不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单纯依靠政府贫困补助只是输血,只有引导农民发展产业才能做到造血,市场化扶贫的模式其实是将产业扶贫交给企业托管,由政府组织、企业实施,利用涉农企业建立的农资农技配套服务平台和专家团队、农技服务网络,解决了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而将产业化扶贫项目和企业经营相结合,既能使企业增加效益,又能使贫困户依托企业尽快脱贫致富,政府也达到扶贫的目的,实现三方共赢,今后大荔将以培育支柱产业为方向,以基地、企业、科技、市场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为开发模式,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甘泉)

关键词:三方 实现 扶贫 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