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慈善行动 > 详细

【项目25】“帐篷学校”公益活动

2016-11-03 06:42:29  来源:环球网

  项目名称:“帐篷学校”公益活动

  项目序号:25

  机构简介:

  帐篷学校,发起于2013年。项目原创性地提出民族美育实践设想,在为欠发达地区民族儿童解决音体美教育资源缺乏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当地传统艺文结合现代科技艺术,用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公益夏令营等多形式开展美育实践活动。2013年,帐篷学校成立第一支藏族少儿原生态合唱团;2014年起,分别以甘南藏族、广东连南瑶族、青海湟中藏族传统艺文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公益美学夏令营,服务来自城乡的藏族、瑶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儿童,总计500余人次;开创9项“民族艺文美育帐篷”;并定期进行送课下乡活动;志愿者100多人次提供志愿服务。

  项目简介:

  2013年,发起人慕林杉在甘南、丽水、拉萨等多地采访期间注意到多民族儿童的美育面临很大空白,从学校、教育者到学生,对美育的诉求都非常迫切,又缺乏抓手。经过深入调研,我们以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作为美育素材,有机编制课程,给民族儿童提供校外美育实践机会,并让城乡儿童在互动中,感知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帐篷学校”寓意天地之间皆为课堂,最好的学习来自生活化的美育,我们支起帐篷,以一种包容、分享、守望的姿态,和孩子们一起推开梦想之窗,遥望远方。

    帐篷学校原创性的将中国多民族传统文化艺文和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体育、生活美学等,有机融合在美育实践中,通过组织具有仪式感的快乐夏令营,西部地区民族儿童重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豪,城市儿童学习中华多民族艺文,同时传承、发扬、使民族艺文成为最鲜活的美育内容。

  三年间,我们的课程涉及:藏族唐卡、弹唱;苗族长鼓舞、史诗说唱、刺绣、青海花儿、皮影制作、锅庄舞;山西刻瓷技艺等9种非遗或民艺,多位当地非遗传人、民艺大师、艺术家、美育老师、科学家等担任志愿者导师。

  项目亮点:

  1.启发大众。

美育来自生活,来自传统。面对民族地区美育师资能力的客观困难,我们创造性地把身边的没有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并在当中提炼出符合青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民族传统艺文内容,使其“有效、有机、有趣”的融入多民族少年儿童美学教育实践中。三年中我们亲历一些孩子通过对艺文的亲切感、认同感到自觉学习一项传统艺文的过程。

  2.跨界探索。

  当地艺文和现代科技艺术的创新组合结合,符合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点,加上符合身心成长规律的营地教育形式,给孩子不一样的美育实践机会。

  民族美育不仅帮助偏远地区(西部)民族儿童,也在丰富城市儿童的艺术感受和民族文化认知,而同龄人在一起的互动本身更放大了一个夏令营的规定动作,充满了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和生命力。

  3.有效传播。

  募款:借助腾讯公益平台、“99公益日”、2016年“超仁妈妈”等项目发动公众参与和传播。帐篷学校自有公众微信号:重要项目汇报、志愿者心得、主动性文章等。外部媒体宣传:《中国慈善家》报道,新华网中国梦系列《小帐篷支起大梦想》等。

  4.“减”。

  减人力成本,放大辐射能力。校园的围墙正因为信息化发展而逐渐消失,民族美育不仅可以把传统艺文重新整理后带到校园补充美育资源,还可依靠网络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是帐篷学校新的战略探索方向。网络+民族美育。

  整合公益能力,减少公益组织的内外消耗。帐篷是多个艺术、教育、科技、公益等机构的联合工作平台,在帐篷学校的平台上完成更多公益组织的机构使命,把彼此和共同的公益价值放大,最终使效应最大化。

  项目视频

关键词:民族 美育 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