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公益组织 > 详细

内蒙古:擦亮社会组织助农“名片”

2024-03-14 08:08:59  来源: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立足实际,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上做实功、求实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区2000多家社会组织筹措资金超10亿元,开展帮扶项目1100多个,累计受益群众超过80万人,社会组织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自治区民政厅加强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联动,通过联合印发通知、签署动员倡议书、组织签约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两家单位举办“聚千社、兴百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自治区慈善总会等10家社会组织与对口帮扶的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等5个重点帮扶旗(县)开展签约帮扶活动,全区建立起常态化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情况成为年度检查、等级评估、资金划拨、创先评优的重要依据。2021年,自治区民政厅还将此纳入年度考评内容,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此外,自治区民政厅大力选树、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促进社会组织互相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

目前,自治区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十县百乡千村”创建行动,争做组织振兴的践行者、产业振兴的引路人、人才振兴的助力者、生态振兴的志愿者、文化振兴的带头人。

突出工作重点  提升实际成效

依托“内蒙古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平台”,自治区民政厅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库,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小平台大作用。为确保帮扶实效,自治区民政厅搭建了“内蒙古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平台”,设置了需求信息、帮扶意愿、签约项目三个数据库,由民政和乡村振兴两个部门收集整理帮扶需求;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对接需求信息,建立沟通渠道,商洽合作项目,推动帮扶工作靶向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2023年,全区共组织1225个项目入库,社会组织累计认领926个,涉及帮扶资金3.16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自治区民政厅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人才+专业”的优势,引领会员单位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联农富农、订单助农等形式,开展产业结对帮扶。内蒙古医药商会制订《内蒙古蒙中道地药材2019—2025发展规划》,引导会员企业在全区12个旗(县)种植药材面积达440万亩,年产量达260多万吨,产值达400多亿元。

一个品牌就是一张名片。全区社会组织坚持培育一个品牌、搞活一地经济、带动一片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通过推动名优特、“蒙”字标建设,强化品牌打造,已发布羊绒、名优特、土壤三项团体标准,认证1286个名优特农畜产品,指导10余家企业通过“蒙”字标认证申报工作。如今,开鲁县的红干椒、凉城县的小杂粮、察哈尔右翼中旗的燕麦、乌拉特前旗的枸杞、敖汉旗的驴等产业,都已成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知名品牌。

建立制度机制  确保常态化发展

为确保社会组织帮扶任务落实落地,自治区民政厅建立每季度通报机制,通过定期逐级上报与平台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掌握帮扶种类、项目类型、资金投入、受益群众等情况,推动帮扶项目签约落地,有效实现重点帮扶旗(县)全覆盖、乡村振兴内容全覆盖、帮扶方法手段全覆盖、各级社会组织参与全覆盖的目标。

自治区民政厅十分注重推动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先后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社会组织与重点帮扶旗(县)签订合作协议。如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结合赤峰市巴林左旗资源优势,帮助当地开展打造产业园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项目。2023年以来,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已向巴林左旗投入资金9570万元,实施项目12个,项目开工率达到100%。

在教育、消费、法律、医疗帮扶等领域,自治区民政厅也成功探索出多元帮扶的新路子。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坚持开展教育扶贫,累计投入资金5.83亿元,援建希望小学587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电脑室3702个,实现12个盟(市)全覆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