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评论-观点 > 详细

三公经费应常态公开科学压缩

2012-07-04 18:56:57  来源:京华时报

  如果说,公开三公经费乃至行政经费是“阳光行政”题中之义,那么,科学合理地压缩这些开支则是“科学行政”所求之一。

  针对2011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93.64亿元的消息,网言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怎么才这么点儿?有人说,怕是转嫁到别的费用上去了。没公开时,舆论呼吁公开。公开之后,有人质疑公开的数据。这或许一时令人难以适应,却是信息公开环境下的必然现象。

  人们在选择相信前,总会通过质疑与拷问来“锻造”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已成为社会信任获取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经受“锻造”的最好办法,不是回避,也不是不理解,而是更详细、更全面的公开。具体的、细节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正因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这些细化的数据出来后,人们会接受其中自认为合理的部分,而不是一股脑地质疑。

  事实上,谢旭人在报告中还提到行政经费情况:经汇总,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这是一个比三公经费更全面的信息公开,它的公开与细化,意味着政府在自身运行开支方面的费用逐渐走向全透明。

  当三公经费乃至行政经费全面公开,并常态化之后,公众才可能从总体上评价和衡量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谓阳光财政、公共财政,其意义首先就在于纳税人对自己血汗钱的开支情况门儿清,并对开支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质询,最终使公款的使用合乎其本义,不被挥霍浪费。

  群众总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在政府运行开支上,希望越少越好。但在另一方面,要维持正常运行,很多开支是必要和必需的。希望与现实总会有距离,二者难以完全一致,但可以不断靠近。

  对于三公经费乃至行政经费来说,在全面、具体公开之后,还面临一个实质性的焦点问题,即如何科学合理地压缩开支。这既是群众的期待,又是节俭理念的规约。同时,公众还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看看各国政府的开支情况。固然,这种简单的比较有时未必靠谱,但毕竟数据给人以最直观的印象,应当直面。

  如果说,公开三公经费乃至行政经费是“阳光行政”题中之义,那么,科学合理地压缩这些开支则是“科学行政”所求之一。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科学花钱,尤其是在自身开支上少花钱,不仅关系政府效能,更关系政府公信。

关键词:三公 经费 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