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精准扶贫案例|俯身挖贫根 开创新生活

2016-07-20 02:53:37  来源:亚心网

阿克陶县托尔塔依农场托尔塔依村距场部2公里,辖五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09户,总人口1835人,其中低保户有153户,享受低保金人数209名,37名残疾人员、五保户4名。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收入低、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制约村里发展的症结。如何让这个村子重新焕发活力、早日脱贫,成为克州党委党校住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不畏条件艰苦 “访”出百姓贫根

通过认真细致地走访,工作组找到了村里的“贫根”,并总结出村民不愿外出务工思想的原因:有些村民保守,受小农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农民就是耕田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惯,生产方式传统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学习新技能;男性有些村民观念陈旧,自己不愿动手干点事情,也不希望妇女出去打工;有的满足现状,温饱即安,进取精神不足,奋斗动力不强;有的没有财富积累观念,缺乏过紧日子的思想,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的认为国家有扶助补贴政策,“等、靠、要”思想严重,总指望政府救济和扶持,提出出去务工可以,要求政府给牛给羊,有的虽愿意妇女外出打工,但存在妇女出去谁做饭、谁喂牛羊、谁看孩子等等问题。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致使村民们不愿务工,也成为影响村里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

不因资金短缺 “惠”聚美好生活

没有资金,如何帮助村民脱贫?工作组按照就地、就近实现就业的原则积极与县工业园联系,在园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白山湖服装有限公司上百个务工岗位。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工作组还与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及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代表到白山湖服饰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对接,对村民关心的工资待遇、食宿条件、出行交通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解。

尽管如此,务工报名情况仍不理想。为此,工作组会同村“两委”、清真寺主持连夜逐队宣传动员。他们给农民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务工人员每年可创收2.3万元,等于种了50 亩地,养了 60只羊 或 10 头牛的收益。经过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村里有40多人到白山湖制衣厂进行务工培训。务工人员最低工资2000元左右,食宿全免,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与此同时,为扩展农民增收新渠道,工作组还组织部分村民到疏勒县亚普泉镇实地考察黑枸杞的种植情况,并现场详细了解了种植过程、种植效益等相关问题。种植黑枸杞一年就可实现盈利,第二年每亩利润就达5000元,第三年进入盛果期,每亩可达15000元。看到发展前景后,村民吾吉·艾买提当即决定种植10亩黑枸杞示范田,并收购商签订了黑枸杞种植合同。由开发商提供幼苗和肥料,负责技术支撑,村民提供土地、负责种植,收购价格每公斤鲜果50元。“企业+农户”的特色种植业发展模式首次在村里开启,促进了村农业经济转型。

工作组在村北扶持了“司地克农机合作社”,在村南扶持成立了“一家亲农畜合作社”,带动6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使全村朝着“十户联牧、百户联耕”方向发展,进而解放劳动力,加以技能培训,成为产业工人或小微创业,通过双手勤劳致富。

不忘点滴恩情 “聚”起民心所向

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工作组了解到买买提江·沙吾提3岁女儿患病,为了治病先后在县医院、州医院、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花费4万多元,还没用治疗好。便自发捐款1000元,送上一份爱心和关怀,同时工作组还协同村支书积极联系县相关部门、农场领导解决了3000元救助资金。

小事情托起大民生,一份诉求就是一个希望。一件小事就是一个承诺,一个问题就是一份期盼。每有群众来访,住村干部都会认真记录,并专门建立群众来访档案。先后解决了村民社保费、低保卡办理、播种补助等9件群众身边的困难问题。

工作组把有光有彩的事情让村干部冲在前头,不揽政绩,只做后盾,默默无闻扎实苦干,在全村营造了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只要有摆脱贫困的精气神,只要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肯干,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氛围,带领村民开启脱贫致富的梦想。

关键词:创新 生活 扶贫 案例